(本文節錄自微笑季刊2019夏季號《瘋。涼。祭》|攝影:劉荻秀)
越難以靠近的角落,潛藏越強烈的吸引力。位於金門西南方十二公里的大膽,是一座連在地人都感覺陌生而神秘的島嶼。
金門,與東西德交會的柏林、南北韓邊界的板門店,被視為世界三大冷戰前線。一般而言,外界熟知的金門主要由大金門與烈嶼(小金門)構成,事實上,金門尚有多座受軍事管制而始終對外封閉的周邊島嶼,大膽,便是其中之一。
有別於大小金門早期濃厚的「軍民一家」色彩,大膽本無居民,現今島上所見的建物,全因軍事發展而建,甚至找不到一間曾在金門風行數代、由民間開業供官兵休憩的冰菓室,也全無現代建築的蹤跡。一如早期扮演移民審查中心的紐約埃利斯島,以及舊金山港埠外的監獄島阿爾卡特拉斯,同樣身為蕞爾小島,保家衛國是大膽被交付的唯一使命。當年純粹功能性的島嶼,如今也成為它轉型為一日觀光熱點的最大特色。
經過半個世紀的塵封,大膽的導覽行程於二O一九年三月初問世,每日開放一百五十人登島。自烈嶼九宮碼頭上船,約三十分鐘航程,便可窺見大膽扁擔狀的輪廓、岸際鮮明突出的閘口龍門,以及城垛貌的精神標語:大膽擔大擔,島孤人不孤。「民國六十年我陪長官到大膽視察,那時候一上岸就進坑道,外面什麼都看不見,出去就會被炸到!」六十八歲(2019年)金門人李淑瓊的記憶與今日徒步環島所見的光景截然不同,彷彿兩個世界。
大膽地形崎嶇蜿蜒,多數設施藏匿於樹林、崖壁身後,醫院則連通了地底運補及後送傷患的小艇坑道;歷經多年沉睡,林木與建物彼此鑲嵌,頗有知名動畫《天空之城》的韻味。
許多人選擇自廈門登船到海峽中線眺望的「三民主義 統一中國」心戰牆,是少數向外袒露的建設,連接大膽南北山的中央公路,則為這座要塞最為開放而險要的地帶。
中央公路的寬度僅能容納一輛戰車行走,專門為坦克壓境、制伏敵軍所設計。大二膽戰役期間,共軍以公路兩側的沙岸為登陸點,未料因天色昏暗,加上不諳地形,誤將對側上岸的自己人誤判成敵軍,釀成自家相殘的結局。
此外,南北山在戰時一度斷絕通訊,奔走兩地的傳令兵賴生明,飛步跨越危機四伏的中央公路,扭轉了大膽險遭奪取的命運,公路於是改稱生明路,莒光樓也交由他題字,以紀念這段事蹟。
神泉茶坊是大膽導覽尾端的景點,戰地炒泡麵和湧泉茗茶在此紓解了遊客們遠足後的疲勞。
對金門而言,看似自成一格的大膽,乘載著過往金門之於台灣本島的戰略價值,它的解禁,將為旅人梳理出對金門更完整的共同記憶。
>> 更多離島旅行
►
►